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动物类 > 鹿茸
编号:10230295
鹿茸品种分类和外观鉴定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时珍国医国药》 2000年第2期
     作者:宋玉萍 计桂香 李建勋

    单位:宋玉萍(黑龙江省伊春市药品检验所 153000);计桂香(黑龙江省伊春市药品检验所 153000);李建勋(黑龙江省伊春市药品检验所 153000)

    关键词:鹿茸;品种分类;外观鉴定

    时珍国医国药000246 摘 要:对中药鹿茸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,并对各分类品种提供了具体的外观鉴定方法。

    分类号:R282.5 文献标识码:A

    文章编号:1008-0805(2000)02-0145-01▲

    药用鹿茸(Cornv crevi pantotrichum)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马鹿C. elaphus Linnaeus和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)的雄性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,味甘、咸,性温,归肾、肝经,有壮肾阳、益精血、强筋骨、调冲任、托疮毒等功效,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[1]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鹿茸呈圆柱状分枝,鹿茸主干习称“大挺”。在其品种的分类方面,《中国药典》按动物基源将鹿茸分为花鹿茸和马鹿茸两种,但在地方用药的习惯上常有其它的分类方法,现归纳如下。

    1 按茸体分枝形状分类

    1.1 具有一个分枝的花鹿茸称为二杠茸,较嫩,一般茸毛细腻光洁,质量较好。具有两个分枝的花鹿茸称为三岔茸,由于生长时间较长,故颜色较深、质地较老。具有三个分枝的花鹿茸称为三岔茸,茸毛粗而稀,大挺下部有棱及疙瘩,分枝顶端无毛。

    1.2 具有一个侧枝的马鹿茸称为单门;具有二个侧枝的马鹿茸称为莲花茸,三个者为三岔,四个者为四岔。莲花茸大挺长达33 cm,下部有筋棱,断面蜂窝状,小口较大。

    2 按采收方法分类

    2.1 锯茸[5]:多呈圆柱状分枝,枝顶钝圆,大挺长14~30 cm,多具1~3个侧枝,分叉间具一灰黑色突起筋脉,侧枝长9~18 cm,直径较主枝稍细,锯口面类白色,较老,外围常骨化,有致密的蜂窝状细孔(子眼),茸皮棕黄至灰褐色,布有细茸毛,上密下疏,柔软光润;较老的锯茸茸毛稀疏粗糙,下部表面有纵行棱纹,体轻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二杠茸每年可采2次,因此又有头茬茸和二茬茸之说。[3]

    2.1.1 头茬茸:大挺、门庄(距锯口1 cm处的侧枝)相称,比度适宜,圆而周正,形状美观,茸皮厚,呈棕红或棕黄色,茸毛细腻柔软、排列分布规整,锯口95%以上椭圆形,看不到骨化圈,茸体质地松软且甚轻。

    2.1.2 二茬茸:又称再生茸。再生茸质劣,易识别,花岔很少见,一般皆为花二杠。再生的花二杠大挺、门庄不相称,大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,多呈扁形,有形成不规则的棱形,表面凸凹;门庄较短。茸皮薄,多为灰黄褐色、少有暗褐色,茸毛粗糙且硬,有些竖毛粗而发黑,形成特异、蓬松,一束束不规则上竖排列。锯口不圆,近似方形,能看到骨化圈,锯口外圈多骨化,茸体较重,无腥气。

    2.2 砍茸:系连头骨之茸,外形与锯茸相同,但茸角与脑骨相连处呈环状膨大,表面粗糙或具突起的小疙瘩(钉),脑骨前端多平齐,后端有一对弧形骨分列两旁,俗称“虎牙”,脑骨表面留有皮毛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3 按鹿茸动物基源分类[2]

    3.1 花鹿茸:即梅花鹿茸,亦称黄毛茸。

    3.2 马鹿茸:即马鹿鹿草,亦称青毛茸。

    此种分类方法在《中国药典》1995年版已有记载,这里不再赘述。此外,鹿茸代用品也很多,如驼鹿、白鹿、水鹿和驯鹿的鹿茸等,临床疗效亦较好。

    4 按加工方法分类[4]

    4.1 排血茸:基本保持原色,有光泽,色调柔和一致,仅基部有血管痕迹,锯口洁白,手感较轻,以手按之有弹性,饮片圆形或破碎薄片,胶质透明无胶质化,外皮薄呈浅棕色或灰黄色,气微腥,味微咸。

    4.2 带血茸:外观色乌,茸基部皮肤有明显血管迹,饮片形状同上,外皮较硬,皮色灰暗黄,饮片多呈黑色或血色,茸的尖部首层白如蜡,油润如脂,气味腥浓,味微咸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5 按饮片炮制方法分类

    5.1 鹿茸片:外观为圆形薄片,无茸毛,半透明,微显光泽,质坚脆,气微腥、味微咸,鹿茸片有血片(蜡片)、粉片和老角片之说,角尖部鹿茸片为血片,中上部为粉片,下部习称老角片。

    花鹿茸血片表面浅棕色或黄白色,外皮无骨质,红棕色或棕色,质坚韧;粉片和老角片较厚,表面粉白色或浅棕色,中间有蜂窝状细孔,外皮无骨质或略具骨质,周边粗糙,红棕色或棕色。

    马鹿茸片的表面和周边呈灰黑色,中央米黄色。血片外皮较厚无骨质,质坚韧。粉片和老角片较厚,有细蜂窝状小孔,外皮较厚,无骨质或略具骨质。

    5.2 鹿茸粉:为灰白色或米黄色粉末,气微腥、味微咸。

    目前鹿茸的伪品较多,以上所介绍的常用鹿茸外观鉴别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多,但仍不完善,需认真辨别和采用其它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,以防鹿茸伪品进入药品市场,造成不良后果。■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作者简介:宋玉萍(1953-),女(汉族),山东省日照市人,现任黑龙江省伊春市药品检验所副主任药师.

    参考文献:

    [1]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编委会.中国药典(1995年版1部)[M].广州:广东科技出版社,1995∶284

    [2]张贵君.常用中药鉴定大全[M].哈尔滨: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,1993∶769~773

    [3]张子祥.正茬鹿茸与再生茸的识别[J].中草药,1991,22(2)∶56

    [4]王求淦.排血茸与带血茸的区别及其伪品鉴别[J].中国中药杂志,1993,18(3)∶137~138

    [5]陈代贤.鹿茸及其伪制品的鉴别[J].药学通报,1986,21(3)∶139~139

    收稿日期:1999-08-09

    修稿日期:1999-09-07, http://www.100md.com